.:. 草榴社區 » 技術討論區 » [搬运]又开始在全国农村瞎折腾 网友:苦不堪言!
本頁主題: [搬运]又开始在全国农村瞎折腾 网友:苦不堪言!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
表氻G帝


級別:聖騎士 ( 11 )
發帖:621
威望:727 點
金錢:61141 USD
貢獻:0 點
註冊:2020-08-20

[搬运]又开始在全国农村瞎折腾 网友:苦不堪言!




近日,中国大陆网站上出现一篇文章,题为《又在折腾基层!逼村干部种田,逼群众砍茶树,深山老林开荒喂野猪……》,作者是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吕德文。文章罕见的说出了一些真实情况。

文章说,“最近,全国各地都在整改“进出平衡”问题。过去几年被占用的非粮化的耕地,各地得想办法1:1补回来”。据称,这个政策主要是为了保住所谓18亿亩耕地红线,守住所谓的“粮食安全”。

文章介绍,让基层不理解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。

比如,“退耕还林已经二十多年了,...山地根本就不适合耕作,机械不方便,野猪又泛滥,树荫多了光照也不足,且现在劳动力严重老化了,只能抛荒。...结果上级部门突然发一个图斑,划一个圈圈,非要基层去把耕地种起来”。

结果,“基层干部都调侃,当年是退耕还林,现在是退林还耕”。

文章还介绍说,“南方某村,去年被上级硬逼着开荒,村里只能花了几万块钱开荒。没成想,今年任务更多。村干部说,再这么下去,村里就要破产了。”

“关键是,开垦出来后,农民也不可能去种啊。没办法,只能干部去种,而干部之所以种,前提也是因为村委会必须有补贴,种子不要钱,粮食不要钱,干活有贫困户”。

当然,村干部也没指望收成,反正最后都得喂野猪,只要上级检查核验通过就行了。

更让很多老百姓不了解的是,“很多地方非要把种了经济作物的土地腾出来”。

“在一些山区,由于人口都搬迁了,土地荒芜了很多年。地方政府鼓励农民发展果园,还把国土整治等项目放进去,种植户也把身家性命都投进去了。结果,好不容易收成了,现在却要人家砍树!”

作者气愤的质问,“这是什么道理?”

还有“西部某地,茶叶是很多地方的‘养老经济’,”“结果,现在也要人家把茶树砍了,这真是要老年人的命啊!”

甚至有些地方,“完全依靠行政命令和政治压力要求村干部去干,也不给有关的政策支持,村干部只能硬着头皮上”。

文章说,“有关部门动不动就拿‘红线’‘底线’施压,其杀手锏是,如果进出平衡不搞定,土地增减挂钩、占补平衡等关系地方发展要素的政策,就无法执行。

基层出于‘政治任务’的需要,也出于实际利益要求,就只能硬着头皮上”。

这篇文章引发网友热议,一些网友纷纷曝光自己知道的当地情况,用“苦不堪言”来形容。还有人称赞说,这是难得的好文章。


原文附后:

又在折腾基层!逼村干部种田,逼群众砍茶树,深山老林开荒喂野猪……


作者:吕德文  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


最近,全国各地都在整改“进出平衡”问题。过去几年被占用的非粮化的耕地,各地得想办法1:1补回来。这个政策主要是为了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,守住粮食安全。这个大道理,干部群众都理解。

但基层干部群众不理解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。

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经营制度,种什么、怎么种,农民说了算。农民根本就不知道哪块地是基本农田、哪块地不是,他们耕作,完全是权衡自然条件、市场需求和劳动力配置的理性结果。

在某西部大山区,当地农民连石头缝里的土地都要刨出来种油菜和包谷,这是因为,当地农民还保留有自然经济的消费习惯,包谷要喂猪,油菜要自己吃,管它市场价格怎么波动。

但很多大城市郊区农村,那么好的土地,也抛荒。这是因为,当地群众的粮食早就高度商品化了,劳动力也是有市场价格的,与其去种地,还不如去打工。

很多年前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,是适应当时的时代背景的。比如,当时农村劳动力充沛,农村的建设也比较少,哪怕自然条件很不好的耕地,也定为基本农田。

现如今,退耕还林已经二十多年了,很多山区的生态条件实在是太好了,山地根本就不适合耕作,机械不方便,野猪又泛滥,树荫多了光照也不足,且现在劳动力严重老化了,只能抛荒。

有些田地的确是自然而然退耕还林了,结果上级部门突然发一个图斑,划一个圈圈,非要基层去把耕地种起来。

基层干部都调侃,当年是退耕还林,现在是退林还耕。

南方某村,去年被上级硬逼着开荒,村里只能花了几万块钱开荒。没成想,今年任务更多。村干部说,再这么下去,村里就要破产了。

关键是,开垦出来后,农民也不可能去种啊。没办法,只能干部去种,结果干部都成了承包大户了。

而干部之所以种,前提也是因为村委会必须有补贴,种子不要钱,粮食不要钱,干活有贫困户。

当然,村干部也没指望收成,反正是让喂野猪的,只要上级检查核验通过就行了。

很多地方非要把种了经济作物的土地腾出来,群众很是不理解。

在一些山区,由于人口都搬迁了,土地荒芜了很多年。地方政府鼓励农民发展果园,还把国土整治等项目放进去,种植户也把身家性命都投进去了。

结果,好不容易收成了,现在却要人家砍树!这是什么道理?

西部某地,茶叶是很多地方的“养老经济”,现在都是“机采”,平时管理也简单,老年人每年靠几亩茶叶有个一两万收入,非常舒服。

结果,现在也要人家把茶树砍了,这真是要老年人的命啊!

基层了解情况,知道强制执行会坏了大事。没办法,只能想法设法进行。

比如,高产茶园还是要尽力避免,先搞低产茶园。并且,每亩还要给农户一定数量的补偿,还得连续补偿多年,补到农民觉得合适了才行。

这些补偿,有些地方是县政府统一政策,财政出钱,乡村两级还好做一点。

有些地方,完全依靠行政命令和政治压力要求村干部去干,也不给有关的政策支持,村干部只能硬着头皮上。

基层干部和群众完全不理解卫星图斑是怎么回事。往往是,一整块地里,只有中间一小点符合“进出平衡”政策,旁边都不符合。基层要把中间小块地整成耕地,就非得同时整周围的地不可。

群众就不理解了,怎么只有中间一块有补偿,旁边的都没有呢?基层干部就得使劲解释做工作,但群众怎么可能理解呢?

搞不好,明年旁边这块地也被圈到了,要整改。


基层真是怕了卫星,怕了图斑,这玩意儿只要下来,只有整改的份,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。

有关部门的工作真是轻松,把卫星图片的业务包给第三方,自己只管督查就完了。

第三方也简单,反正是一个技术手段而言,又不费事费力。

但基层可就遭殃了,图斑一发过来,就得限期整改,没得商量。

有关部门动不动就拿“红线”“底线”施压,其杀手锏是,如果进出平衡不搞定,土地增减挂钩、占补平衡等关系地方发展要素的政策,就无法执行。

基层出于“政治任务”的需要,也出于实际利益要求,就只能硬着头皮上。

但大家似乎都忘了,实事求是是最大的政治。

人们讲政治的结果是机械执行上级命令,但浪费了行政资源,脱离了群众,失去了民心,这个账得好好算算。

笔者建议,有关部门还是不要太依赖于技术了。技术用好了,是提高效率;用坏了,就是制造官僚主义形式主义。

“进出平衡”这个政策,有关部门还是要结合各地实际重新反思,不能闭门造车。尤其是在山区,明显不符合实际,怎么就不自我反思呢?

笔者强烈建议有关部门结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《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》,亲自调查一下耕地的“进出平衡”执行中的问题,重新拿出一个适合基层实际的方案出来。







赞(235)
DMCA / ABUSE REPORT | TOP Posted: 03-24 11:06 發表評論
.:. 草榴社區 » 技術討論區

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
用時 0.02(s) x3, 12-29 09:12